阿聰師芋頭文化館
首頁 / 阿聰師的故事
阿聰師生於大安,長住於大甲, 17歲時,他揮動著年輕的翅膀離開家鄉, 隻身來到台中市興中街建成珍, 跟隨張金城師傅學做餅乾, 兩年後,阿聰師再前往台北三重等地, 繼續四處學習各項餅藝, 漂泊多年後倦鳥終歸巢, 阿聰師被遠方鄉愁喚回。 阿聰師說: 「雖然城市迷人可愛,但是家鄉泥土芬芳。」 |
民國56年阿聰師24歲, 在退伍並且出師後, 就在大甲國小宿舍後巷子租屋創業開店, 父親吳炳幫忙取店名為「合味香餅店。」 當時做餅文化都是純手工, 烘餅也還是用柴爐的時代, 阿聰師做餅都是依照大甲人一年四季生活習俗, 過年時做麵龜、鳳片龜, 3月配合媽祖進香節慶, 5、6月開始做糕仔,7月以後生產中秋月餅, 過了8月嫁娶結婚旺季來臨, 阿聰師就又忙著做酥餅。 俗語說:「取個老婆好過年。」 阿聰師生意好、風評佳, 過年前幾天也完婚成家了, 從此,「合味香餅店」多了一位賢內助。 |
阿聰師婚後,子女陸續出生, 開心的他更加勤奮做餅, 這一年正當生意起飛時, 不幸遭同業忌妒, 說服房東,將租處店面買走, 阿聰師全家人被迫在大年夜搬家, 沒想到卻因禍得福。 民國59年因鄰居嫁女兒, 訂製「紅標酥餅」為另類喜餅, 推出後很意外地廣受鄉親肯定, 這也是大甲奶油酥餅的前身。 |
民國60年台灣退出聯合國, 加上石油危機引發物價大波動, 阿聰師為求家庭安定, 將合味香改採食品行型態經營, 除了原有的餅乾、禮餅、蛋糕、麵包, 還販賣食品罐頭、菸酒、茶葉等雜貨。 民國62年,阿聰師在標會後, 以50萬元自日本引進一台半自動機器, 生產自行研發的「開心奶酥」小西餅, 這項產品後來很風光地被選用於嬰兒滿四月禮, 合味香成為全台灣收涎餅最大供應商, 後來還外銷至東南亞國家。 |
民國64年起, 合味香阿聰師又當會頭,集資更新廠房設備。 招牌開心奶酥,也讓阿聰師一家人很開心。 30年穿越時空的清香,散播著幸福的回憶。 90年代大型賣場出現, 合味香進入關鍵轉型期, 阿聰師以西式喜餅再出發, 堅持創新製餅精神的阿聰師, 突破傳統禮餅觀念, 創造了歐式風格【愛的宣言】塔式喜餅。 阿聰師用各種瓜子作餡, 象徵【多子多孫多福氣】, 也用卡厚的餅做塔,表示感情堆積愈來愈高。 |
民國87年,大甲芋頭生產過剩, 愁眉苦臉的親友,經常送來許多檳榔心芋。 阿聰師天天閉關精心研究, 如玫瑰花瓣般浪漫的芋頭酥, 悄悄在大甲綻放著紫色芳香。 不久經過傳媒大量報導後, 『芋頭酥』開始聞名全台, 阿聰師也締造了大甲芋頭產業的另一個春天。 阿聰師開心的說: 「阮做夢也沒料想到, 芋頭酥不僅救了大甲芋農, 也幫助了自己的事業再創高峰。」 |
阿聰師生長於大安,發跡於大甲,在大甲忙忙碌碌
|
|